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志

"有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做到自知自觉,既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感到欣慰,保持自尊、自信,又不因自己的缺点感到沮丧。"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

"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
/
/
/
MRI-PlaqueView支持的科研项目汇总

MRI-PlaqueView支持的科研项目汇总

  • 分类:医学文献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10-22 14:0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MRI-PlaqueView软件,可以对斑块成分进行量化可视化分析,在斑块诊断,疗效评估,以及优化治疗方案方面应用价值巨大。

MRI-PlaqueView支持的科研项目汇总

【概要描述】MRI-PlaqueView软件,可以对斑块成分进行量化可视化分析,在斑块诊断,疗效评估,以及优化治疗方案方面应用价值巨大。

  • 分类:医学文献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10-22 14:09
  • 访问量:
详情

MRI-PlaqueView软件,可以对斑块成分进行量化可视化分析,在斑块诊断,疗效评估,以及优化治疗方案方面应用价值巨大。

与此同时,由于在斑块成像方面的独特优势,MRI-PlaqueView还参与了不同国度(如中国,美国,韩国,挪威等)的不同医院或学校(如Stanford University)的科优质科研项目,在很多权威杂志(如Nature)上发表了极有价值的文章,有力地推动了斑块防治事业的发展

科研1

吉林大学第一附属人民医院杨弋等使用MRI-PlaqueView分析斑块,研究了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管壁在磁共振影像上的差异,并于2016年12月5日在Nature上发表文章Vessel wall differences between middle cerebral arteryand basilar artery plaque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摘要翻译如下:

题目: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管壁在磁共振影像上的差异

目的:探索中国人口的大脑中动脉(MCA)和基底动脉(BA)的斑块在磁共振影像上,显示是否一致。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记录,使用血管壁磁共振成像鉴定出: 所有患者至少有一个MCA或BA斑块,狭窄率

结果:当考虑中国北方人群的狭窄程度或斑块负荷时,非进展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在MCA和BA之间没有差异。与相同斑块负荷下的无症状斑块相比,症状性斑块具有更高的偏心率指数和更小的斑块范围。关于不同颅内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科研2

斯坦福大学的Jeremy J. Dahl和杜克大学的Joshua R. Doherty等研究了超声测出来的软斑硬斑与磁共振影像分析出的斑块成分之间的联系,并于2015年11月在IEEE Trans Med Imaging上发表了文章Comparison of Acoustic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 Derived Carotid Plaque Stiffness with SpatiallyRegistered MRI Determined Composition,论文摘要翻译如下:

题目:声频辐射力脉冲测量的颈动脉斑块硬度值与空间配准MRI鉴别出的颈动脉斑块成分之间的对比分析

方法:纳入5个颈动脉狭窄程度> 50%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超声(ARFI)成像得出的颈动脉斑块硬度测量值与空间配准磁共振成像(MRI)确定的成分。在具有定制脉冲序列的商用诊断扫描仪上,实施超声成像,收集空间配准的2D纵向B模式和ARFI图像。使用标准化的多对比度加权MRI序列(T1W,T2W,3DTOF,PDW)来获得体积数据。基于MRI数据用MRI-PlaqueView分析斑块成分:脂质核,钙化,疏松基质。显示3D MRI分割斑块模型并且在空间上与B超图像对齐,为每个对象创建融合超声和MRI体积图像。基于MRI分割出不同成分边界对应的感兴趣区(ROI),在ARFI影像中比较不同成分的位移。

结果:通过MRI确定的钙化和疏松基质成分,在ARFI成像中呈现为类似低(一般≈1μm)位移的均匀刚性区域。5个受试者中,其中共有3个经MRI确定的斑块脂质核> 2mm2,在ARFI图像中呈现为较软的区域,较大的位移,平均1.8倍于相邻疏松基质成分区域的位移。这项工作支持使用ARFI成像来无创识别体内颈动脉斑块中的脂质区域,大脂质核会增加斑块的破裂倾向。此外,实验结果为未来研究提供早期训练数据,并有助于ARFI成像技术在易损斑块识别方面的的解读和临床应用。

科研3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夏军等于2017年6月6日在Medical Science发表文章QuantitativeAnalysis of Lipid-Rich Necrotic Core i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by InVivo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linical Outcomes,摘要翻译如下:

题目:通过在体磁共振成像和临床结果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

背景:本研究目的是探讨体内磁共振成像(MRI)在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与组织病理学相比的准确性,并评估LRNC大小与脑组织缺血症状的关系。

材料/方法:纳入30例患者,分析19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3例)。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之前,所有患者均在西门子Avanto(1.5-Tesla)装置上进行MRI检查。扫描协议包括三维飞行时间(3DTOF),T1加权(T1WI),T2加权(T2WI),增强自旋回波T2加权(T2-TSE)和对比增强T1-加权。对MRI图像进行回顾,用MRI-PlaqueView定量测量LRNC区域。收集LRNC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评估LRNC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以确定MRI与组织学结果的关系。结果:共有151对匹配的MRI和病理切片,MRI和组织学检测的LRNC面积百分比(LRNC面积/血管面积)分别为20.6±9.0%和18.7±9.5%(r = 0.69,p

结论:MRI可以定量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LRNC,可能有助于预测斑块的破裂风险。这些发现为个体化治疗计划中的影像学应用提供了基础。

科研4

 

此为韩国文献,发表在韩国杂志:The Korean Society of Radiology,摘要翻译如下:

题目:评估颈动脉弥散加权成像检测症状性颈动脉斑块脂质核的作用

目的:与对比增强MRI比较,评估弥散加权MRI(DWI)在检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脂质核(LRNC)方面的诊断作用。

材料和方法:纳入25例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狭窄度由对比增强MR血管造影证实,患者平均年龄:66岁;范围:45-78岁),接受颈动脉斑块MR成像,与回波平面弥散成像DWI(弥散系数:b0,b200,b400,b800和b1000)一起进行。 2位评价者在一致意见下分析了DWI上的可视化斑块。在不同b值之间分析管腔和斑块之间的对比噪声比。

结果:8例患者颈动脉DWI上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6例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在DWI中未被确定。与DWI未鉴定出斑块的小组相比,DWI鉴定的斑块的具有显著更大的最大壁厚和纵向长度。使用b200的DWI在管腔和LRNC之间具有较高的对比噪声比(p

结论:与对比增强MR成像相比,颈动脉DW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识别率较低。这项研究表明,颈动脉DWI不能取代对比增强MR成像检测颈动脉斑块,包括LRNC。

科研5

北京安贞医院放射科的于薇教授等于2015年2月在Journal ofCardiovascular Magnetic发表文章Characterizationof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plaque using MATCH: initial clinical experience,摘要翻译如下:

题目:用MATCH表征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初步临床经验

背景:颈动脉形态和斑块组成成分的表征,需要在不同对比度度权重下多次测量,这种方法扫描时间长,容易出现图像重合失调,图像判读技术要求高,因此应用推广受到限制。最近,作为一种新技术,3D多通道动脉粥样硬化表征(MATCH),可以在一次扫描中获取多对比度加权图像,从而克服上述缺点。本研究旨在确定MATCH在表征斑块形态和成分的准确性。

方法:30例拟行颈动脉血运重建术的患者,用同一3T扫描仪和8通道颈动脉线圈,术前行颈动脉MRI检查,分别在MATCH序列和常规序列(T1W,T2W,TOF,CE-T1W)下成像。使用斑块分析软件(MRI-Plaque View,VPDiagnostics)处理所有图像组。2名放射科医师(在颈动脉斑块磁共振表征方面分别拥有2年和9年的经验)解剖斑块并对斑块成分进行图像盲审。为解决两个成像序列协议之间片层数量,厚度以及扫描间运动的不一致性,对每个动脉的图像进行位置匹配(包括3D TOF中的图像重构)。从T2-w图像获得双侧颈动脉的管腔和管壁区域的定量测量结果。标准化壁面指数(NWI)通过将壁面积除以总血管面积(管壁+管腔)来计算。基于MATCH扫描协议【1】和综述文章【2】中常规扫描协议的信号标准,确定斑块内出血(IPH),钙化(CA)和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的识别标准。配对t检验用于比较两种测量。计算Cohen kappa(K)量化两种方案检测组分的一致性。

结果:两种方案均在30例患者中成功完成。常规方案的扫描时间约15分钟,MATCH方案为5分钟。 30例患者双侧动脉产生898个匹配的MRI横断面切片。统计分析显示MATCH和常规测量的管腔平均面积(36.27 vs 35.72 mm2,p = 0.62),壁面积(42.80 vs 43.64 mm2,p = 0.82)和NWI(59.21 vs 59.81,p = 0.72)没有明显差异。在检测斑块成分方面,两种方案有中等至良好的一致性(LR / NC k = 0.84,CA k = 0.802,IH k = 0.773)。

结论:我们的初步临床研究表明:MATCH在评估颈动脉斑块方面与传统的多对比方案具有相似的表现。更短的扫描时间,更少的图像重合失调和相对简化的组件标准显着降低了检查失败率并缩短了解释时间。MATCH是一种很有希望的CMR成像方法,可以用来评估临床检查中斑块破裂的风险。

科研6

摘要翻译如下:

题目:颈动脉斑块支架置入术中脑栓塞与颈动脉斑块内出血的关联性

背景和目的:由于术后脑栓塞的发生,对斑块内出血患者行颈内动脉置入术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斑块内出血是否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中脑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材料和方法:本前瞻性研究评估了94例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这些患者术前行颈动脉MR成像,用MRI-Plaqueview分析斑块内出血,并在颈动脉支架术后进行DWI检查。在MPRAGE图像上,斑块内出血被定义为颈动脉斑块内存在高信号强度,是相邻肌肉信号的200%。分析颈动脉支架植入30天内在DWI出现的同侧脑缺血事件和基本预后情况。

结果:43例患者(45.7%)在MPRAGE图像上出现了斑块内出血。出血和非出血术后发生同侧脑缺血事件的频率和基本预后情况没有明显差异;然而,症状组术后脑缺血的发生率(17/41 [41.5%])比无症状组的发生率(8/53 [15.1%]; P = .005)更高。

结论:对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内出血,并不是颈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脑栓塞发生的风险因素。由于术后同侧缺血事件的风险较高,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在颈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应接受更多的护理治疗。

科研7

挪威奥斯陆大学Karolina Skagen等于2018年8月在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发表文章Semiautoma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ssessment of Carotid Plaque Lipid Content,摘要翻译如下:

题目:基于半自动分割磁共振成像评估颈动脉斑块脂质成分

背景:颈动脉斑块成分是评估斑块易损性和中风风险的重要因素。这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颈动脉斑块磁共振成像(MRI)半自动分割在评估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大小方面的潜力。

方法:34例颈动脉狭窄程度≥70%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拟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前行临床神经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TMRI检查(结合8通道颈动脉线圈)和血液检查,所有检查均在手术前24小时内进行。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立即对斑块进行组织学评估。纳入研究前30天内,如果出现同侧脑缺血症状,则该斑块被定义为症状性斑块。评估MRI图像和组织切片识别的LRNC、钙化的一致性水平,用MRI-Plaqueview分析斑块成分。

结果:MRI上LRNC的大小与组织学评估的斑块脂质百分比(P =.010,r = .5)显着相关;超声检查中,与回声斑块相比,无回声斑块具有较大的LRNC( P = .001,r = -.7)。

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半自动切割MRI评估颈动脉斑块中LRNC的百分比与每个斑块组织学中的LRNC百分比明确相关,并且超声显示的无回声斑块,脂质核更大。

 — THE END —

关键词: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电话

热线:

028-89547321

地址

地址:

成都市成华区杉板桥路699号

样式(勿删)

样式(勿删)

发布时间:2022-02-18 15:09:57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专注心身健康 助力健康中国

公众号

公众号二维码

样式(勿删)

样式(勿删)

发布时间:2022-02-18 15:09:57

在线留言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版权所有◎2021 成都沃森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