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招教你与焦虑说再也不见!
- 分类:健康讲堂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9-12 10:3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这项调查还发现54%的人近年来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担心,36%更担心自己的睡眠。对财务状况的担心紧随其后,54%的人在过去5年中对金钱更焦虑。年龄增长(40%)、外表(32%)和职业发展(30%)也是其他重要的焦虑源。
六招教你与焦虑说再也不见!
【概要描述】这项调查还发现54%的人近年来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担心,36%更担心自己的睡眠。对财务状况的担心紧随其后,54%的人在过去5年中对金钱更焦虑。年龄增长(40%)、外表(32%)和职业发展(30%)也是其他重要的焦虑源。
- 分类:健康讲堂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9-12 10:33
- 访问量:
我们生活在一个焦虑的世界,一个让我们越来越焦虑的世界。
英国健康品牌Healthspan的一项研究发现,超40%的人患有焦虑症,其中超20%的人比5年前更容易焦虑。一项2000名成人参加的调查发现:62%的人认为生活越来越让人焦虑;普通成年人的焦虑发生率几乎达到3/5。
这项调查还发现54%的人近年来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担心,36%更担心自己的睡眠。对财务状况的担心紧随其后,54%的人在过去5年中对金钱更焦虑。年龄增长(40%)、外表(32%)和职业发展(30%)也是其他重要的焦虑源。
可喜的是,越来越多人不把焦虑当“矫情”,而是大胆承认“我有病”。2018年8月,美国最大的图书零售商Barnes&Noble数据显示,关于焦虑的图书销量大幅增长,2017年6月也增长了25%。
为什么焦虑感一直在飙升?
1. 放不下手机就摆脱不了焦虑
生活在一个高度互联的数字世界中,全世界的信息都可以轻松通过手机传播。大脑不得不接收这些信息,恨不得蹲坑的时间也在刷手机。“机不离手”导致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脑子里”——想着正在阅读的内容,但大脑也需要休息和冷静。
人类是社会生物,需要通过所有的感官进行交流,不管是触摸、眼神、嗅觉还是像笑甚至是流泪等其他方式。
从表面看,更便捷的通讯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貌似比以前更频繁,但很多人却比以前更孤独了,尤其是年轻人。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研究显示,虽然年轻人看似是社会上“身怀绝技”最多的群体,但相比于任何其他年龄段的人,他们的孤独感来得更强烈也更频繁。
关键是“虚拟”通信可能会让我们的时间变得更少,导致我们与自己亲近的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没有意义。那些本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交关系中感受到的“人间烟火”并可缓解焦虑的联系感也被淡化。
2. “双面生活”
临床心理学家表示,现在过着“双面生活”的人数在增加。“双面生活”即在工作或社交场合呈现出光鲜形象,而在关起家门那刻起却需严重依赖酒精、毒品、暴饮暴食以及出轨等无用的方式来控制、应对和逃避焦虑。简单说就是大多数人都带着面具生活,这种人还在增多。Jen Bateman认为这通常是由工作压力大,休息时间短导致的。双面生活是很多人逃避焦虑的一种方式,同时这样的生活也导致越来越多人更焦虑。
3. “谷歌医生”弊大于利
Jen Bateman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对健康的担忧越来越普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什么身体小毛病甚至是疾病都会习惯性去网上搜一下。虽然一定程度上这种搜索能提高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迅速采取处理或治疗措施,但是这种方式也会带来更多忧虑。试想如果身体长了个小疙瘩,去网上一搜,出来的结果却看到了癌症、肿瘤等字眼,能不焦虑么?
4. 太过于关注自己的外表
1/3的受访者表示外貌是他们焦虑的原因。在这个看脸、重颜值的世界,一张好看的脸显得尤其重要。加上各种明星、真人秀节目等推崇将“正常普通人”包装成公众眼中的爱豆形象,导致普通人也越来越关注外表。很多人喜欢拿自己与社交媒体上的俊男靓女比较,殊不知人比人,气死人。这一比较使得自我感觉更差,助长了焦虑的发生。
5. 20多岁的人压力更大
文章开头那项对18岁至75岁的成年人进行的调查发现,受访者开始焦虑的平均年龄为22岁,在32岁左右达到高峰。这一发现符合Erik Erikson的“心理发展的七个阶段”所预测的结果。20出头到30出头的人正处于第六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具有双重担忧,即这个年龄段的人既有寻找合适伴侣的担忧,又担心如果不找伴侣,可能会孤独终老。这个年龄段的人也有很多其他烦恼的问题,例如社交、适应社会或融入团体、被别人接受以及对别人造成冒犯等。这些方面都会引发焦虑。
如何消除焦虑
虽然上面说到的都是坏消息,好消息是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焦虑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焦虑对每个人的影响也不同,所以每个人缓解焦虑的方式也不同,都需要先尝试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法。
1. 学会说“不”
说“不”听起来非常简单,刚开始对别人说“不”真的会令人生畏。但学会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对别人的要求说“不”是经常被忽视但是却能减少焦虑的一种方式。对于非必要的工作要求或在下一次学校活动中面对别人“帮助”的请求,可以说“不”。我们常常希望,通过对别人说“是”获得他人的喜欢或重视,但这却忽视自己的需求。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和心情都是宝贵的,你的也是。
说“不”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例如,你可以说:谢谢你问我,听起来很好/我真的很乐意帮忙,但我已经答应做……/我不知道我是否适合做等等。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样式(勿删)
样式(勿删)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专注心身健康 助力健康中国
公众号

样式(勿删)
样式(勿删)
在线留言
版权所有◎2021 成都沃森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蜀ICP备18024772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